华夏酒城秋意浓,贡酒开酿四海香!
第十一届古井贡酒·年份原浆秋季开酿大典暨第五届国际蒸馏酒技术高峰论坛于9月12日在安徽亳州古井酒神广场如期举行。
与会专家与领导在会场合影。(供图/古井集团)
古井贡酒的“秋季开酿大典”始于2014年,至今已走过了11载春秋。夏季压池发酵,秋酿贡启浓香,古井酿酒人遵循时令,踏着自然的节奏,守护时光酝酿的浓香。以此次大典为起点,古井名酒大家族三地同酿,共同开启了新一轮酿造周期的华丽序幕。
活动现场展示的《中国国家地理亳州专刊》内容图片。(供图/古井集团)
中国国家地理亳州酿酒环境探源研究成果发布
在此次秋季开酿大典上,中国国家地理受邀共赴传承千年的酿酒盛事之约,并与古井集团一起,共同发布《中国国家地理亳州酿酒环境探源研究成果》。
大典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中国国家地理国酒地理顾问李劲松,江苏大学副校长、教授邹小波,亳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钟治峰共同发布中国国家地理——亳州酿酒环境探源研究成果专刊。
与会的专家领导为《中国国家地理亳州专刊》发布揭幕。(供图/古井集团)
为探究亳州白酒产区酿造背后的地理密码,古井集团携手中国国家地理于今年三月桃花春曲节共同启动亳州酿酒环境探源。
半年多来,中国国家地理·国酒地理邀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百平、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蔡永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韩大永、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研究员范文来、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张茂恒等多家科研院校相关领域学者,共同组成专家组,对亳州白酒产区进行实地考察,对古井贡酒生产酿造各个环境进行深度调研,并最终以《中国国家地理亳州专刊》形式向全社会发布。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劲松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蔡永久在古井贡酒车间进行考察。(摄影/Phil)
亳州产区的独特性在哪里?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的高级工程师李劲松先生认为,亳州酿酒环境的独特性可以从宏观地理与微观酿造环境两个角度来看:
宏观地理角度,亳州产区刚好处在秦岭、淮河共同构成的中国南北大过渡带上,这里兼具南北气候优势,拥有超过5000年的农业发展史,决定了这里有最适合的制曲小麦、丰富的酿酒原粮、独一无二的气候与微生物,这是区别于其他产区的第一个大的不同。
小麦(摄影/马洪伟)
微观酿造环境角度,亳州拥有传承超过五个世纪不间断使用的国保窖池,微生物种类超过600种,加之1800多年的传统酿酒技艺的积累,共同成就了古井贡酒的高品质和独特性,这样的宝贵酿酒文化遗产在全国来看同样具有唯一性。
图为古井贡酒发酵车间。(摄影/潘子丰)
作为本项目的重要成果内容,《中国国家地理亳州专刊》第一次从中国南北大过渡带宏阔角度审视亳州华夏酒城产区与古井贡酒,解读亳州的地理格局与地理优势;第一次从南北交融的地理优势角度讲述水资源优势、原粮优势、微生物优势与制曲优势、酿酒优势;第一次从“八水润亳”角度审视亳州产区水文水环境格局,阐述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融通关系,并提出“枕在涡河臂弯里的华夏酒城”概念。这些都是亳州产区独特性的具体体现。
黄淮大地上的古井贡酒厂。(摄影/李浩)
地理之美与历史积淀在亳州深度交融
亳州,既得南北过渡带的地理优势,又有超过十八个世纪酿酒传承,历史与地理在此完美交汇,共同缔造了中国白酒黄淮酿酒带,亳州正是这一酿酒带上的核心产区之一。
这里有着传承千年的酿酒技艺,2018年9月,《九酝酒法》作为世界上现存“有记录可考的最古老的酿酒方法”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这里也有延续使用超过500年的国保窖池。岁月沉淀了丰富的酿酒微生物群系,蕴含超过600种微生物的“功勋池”,成了中国白酒领域里珍贵的微生物宝库,是中国白酒老窖池检测分析数据库极限样板库之一,也是中国白酒文化“活着”的见证者。
虽说“千年老窖万年糟”,但酒厂仍会精心呵护,定期检测里面的理化指标,并研发出了三段式的窖池养护技术,让它始终保持一种很好的微生态环境。(摄影/潘子丰)
手艺为魂,科技为翼,从“九酝酒法”的古法工艺,到“千年魏井”之水,再到明清老窖神泥,古井人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最终在现代科学助力下实现跨越,也让古井贡酒的酿造艺术成为一段超越时空的传奇。
科研人员在魏井取水做理化分析。(供图/古井集团)
本文创作团队:
策 划:坤舆无疆
撰 稿:行地者
图片编辑:Phil
部分供图:古井集团、视觉中国
本文转载自中国国家地理国酒地理,只做仅供交流学习之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消费志立场。若侵犯原作者版权,敬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