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募资?美的集团二次递表冲击港股IPO

上市不为募资。这话你怎么看?

近日,已经在A股上市11年的美的集团,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继续冲刺A+H股两地上市。而在去年10月24日,美的也曾冲击过港股IPO。

作为国内家电头部企业,美的此举也引来业内关注。二度冲击港股的背后有哪些考量?为何已经在A股上市的它,还要去港股?

美的再次瞄准港股

五一前,美的集团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这已经是美的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A+H”上市。据港交所文件,本次IPO联席保荐人为美银证券、中金公司。

根据美的集团此前发布的公告,公司拟在H股发行不超过10%的股份,以目前公司接近4900亿元的市值计算,美的集团10%的股权价值在490亿元上下浮动。

640-101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美的第一次冲击港股IPO了。

回到去年8月,美的当时发布公告称,董事会通过了《关于同意公司研究论证公司境外发行证券(H股)并上市事项的议案》。当年9月,美的集团公告称,在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内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发行并上市。

2023年10月,美的集团临时股东大会表决通过《关于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议案》。当时的招股书显示,本次募资将用于公司全球科技研发,包括专注于长期基础技术研究,产品平台创新项目等。

美的为何执着港股上市?

此前,美的集团相关人士曾表示“上市不是为了募资”。在2023年度美的集团股东大会上,美的集团高管称,去港股上市不是为了募集资金,如果募集资金一年要分红200 多亿元人民币,少分红不就解决了资金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港股具备突破性、便利性和快速性。

从招股书来看,美的基本面较好,业绩稳中有涨。2021年至2023年,美的集团的收入分别为3434.61亿元、3457.09亿元及3737.10亿元;年度利润分别为290.31亿元、298.12亿元、337.47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8.5%、8.6%及9%。

其中,2023年美的集团14.1%的归母净利润实现2019年以来的最大增幅,该增速时隔2年重回两位数增长。

今年一季度,美的实现营收1061亿元,同比增长10.22%;归母净利润90亿元,同比增长11.91%。

家电业务增速放缓

从账面来看,美的目前似乎不缺钱。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该公司持有的货币资金余额约为816.74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达16.80%。与之相比,该公司的短期借款余额约为88.1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余额为144.58亿元。

虽然说着是不缺钱,但美的自上市以来通过直接融资获得的资金却也不少。同花顺数据显示,2013年-2022年,包括IPO募资在内,该公司累计直接融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共计840亿元。

撇开资金,美的此番忙着港股上市,意欲为何?

首先从赛道来看,目前家电行业整体进入存量市场,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全球家电市场的销售量从2017年的28.86亿台增至2023年的30.67亿台,复合年增长率仅为1.0%,增长已显颓势。

从美的的营收来看,其复合年增长率也是极其缓慢,基本在1%左右,已然接近“天花板”,寻求新增量成为必然的选择。

此前,美的集团总裁方洪波也曾表示,未来三年家电行业将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寒冬。一方面大环境已经进入慢增长阶段,另一方面家电行业早已是红海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除了传统的家电三巨头,目前还涌现了细分品类、互联网巨头、智能家电品牌等新势力。

具体来看,在家电市场饱和的背景下,美的智能家居业务增长缓慢。值得注意的是,智能家居是美的的主要业务。招股书显示,2023年,智能家居业务的营收占比为65.9%,较2021年下降2.5个百分点。

640-99

在此背景下,美的选择赴港上市,或意在加码出海寻找新商机。毕竟,港股市场具有较高的国际化程度和更广泛的投资者参与股权投资,这或将给美的提供更多机遇和资源支持。

巨头也在愁新增长

家电业务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成长空间有限,美的集团必须寻找到“第二引擎”。

此前,美的集团备受关注的致股东信中,也表示了对未来的担忧:

“在全球低增长的环境下,美的如何实现增长?技术浪潮和商业模式剧变的冲击下,美的如何形成新的竞争能力?在海外挑战重重的背景下,我们如何进一步加快全球业务布局?在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调整的焦虑和迷茫中,我们如何突破穿越周期?”

那么,针对这些担忧,美的的布局又有哪些新体现?

从市场区域来看,加码海外是美的的一大战略。据了解,美的集团的海外收入占该公司总收入比例已经超过了40%,产品销售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

对于出海业务,美的集团曾放出豪言称,到2025年,公司海外销售收入要突破400亿美元(接近2900亿元人民币),国际市占率达到10%。在东南亚区域要做到第一,北美则要进入前三。

不过,目前来看,这一目标还相距甚远。

从业务类别来看,To B 业务成为了美的新增长点。财报显示,2023 年,美的 To B 业务共计收入849亿元,总收入占比也由2021年的21.4%提高至2023年的26.2%。

640-100

其中,新能源及工业技术业务收入为279亿元,增速29%;智能楼宇科技创收 259 亿元,机器人自动化创收311亿元,均创下双位数的增长。

但跟家电主业务相比,这一业务的占比还是较小。同时,这些To B新业务的表现也不够稳定。

今年一季度的ToB业务中,智能建筑科技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放缓。该公司称,主要受部分国家热泵补贴政策变化及欧洲天然气价格下降影响。而机器人与自动化收入67亿元,同比下降12%,主要受国内汽车厂商新扩产能计划暂缓和海外汽车厂商产品策略调整影响。

本文(含图片)来自网络或作者投稿,不代表消费志立场。发布者:xiaofeizhi,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feizhi.com/2024/4682/

(0)
上一篇 9 5 月, 2024 10:05 下午
下一篇 10 5 月, 2024 12:25 上午

相关推荐

  • 业绩连亏五年,国联水产押注预制菜

    “公司将持续立足水产食品板块,聚焦预制菜进行商业模式升级,加大研发应用多规格及副品,加快副产品周转效率,做好产品组合矩阵营销支持。”在5月15日的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国联水产董事长、总经理李忠如此表示。面对五连亏的业绩,国联水产把改善业绩的希望放在了预制菜业务上。 财报数据显示,国联水产2023年营收净利双降,营业总收入49.09亿元,同比减少4.02…

    31 5 月, 2024
  • 再获VOGUE美容大奖,非遗文化传承的“花西子式”探索

    文化是品牌的根脉,做有根有魂的差异化品牌,才立得住、走得远,品牌力才会深厚持久。 尤其是随着中国品牌“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将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语境相结合,成为了塑造品牌文化新势能的关键。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仅是中国品牌刻进DNA里的文化底蕴,更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石。 在这一点上,将传统文化融入时尚美学的花西子是个中典型。 近日,花西子Flo…

    大公司 8 12 月, 2024
  • 克莉丝汀要求复核除牌决定

    10月23日,克莉丝汀发布公告称,公司根据上市规则第2B章提交申请,要求复核除牌决定。公司谨此提醒公司股东及潜在投资者,复核结果尚不确定。股东如对公司股份退市的影响有任何疑问,应寻求适当的专业意见。 据了解,此前克莉丝汀发布公告称,公司接获香港联交所日期为2024年10月14日的函件,表示因本公司未能满足所有的复牌指引,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已决定取消克莉丝汀…

    大公司 24 10 月, 2024
  • 已连亏三年!加加食品遭深交所八连问

    5月7日晚间,ST加加(加加食品,002650.SZ)因在关联方交易内控及存货管理方面存在重大缺陷,收到湖南证监局出具的监管关注函。同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向加加食品发出2023年年报问询函,函告中一连提出八项问题。 深交所与湖南证监局均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是,2023年度,加加食品及子公司委托关联方宁夏可可美和宁夏玉蜜代加工味精,形成代加工损失5118.04万元…

    10 5 月, 2024
  • 五一强势回升,首季开门红后茅台酒需求再次升温

    随着五一长假出行小高峰的开启,节假日文旅消费的热火延续到白酒消费场景,商务宴请、婚宴、聚会、礼赠与自饮等白酒需求随之上涨。市场动销良好的基础上,茅台酒需求持续升温,价格也在第二季实现了稳健回升。 五一假期期间,多家一二线城市经销商及渠道代理商表示:近期前来咨询购酒的客户明显增多,茅台酒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售价也随之回升。此前,飞天茅台的市场终端价格稳定在280…

    6 5 月, 2024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winetimes@126.com.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关注消费志公众号(微信号:ixiaofeizhi)了解更多大消费领域内容!